那天从报纸上读到了“神童”的报道,心里便生出几分悔意,早知道“神童”是培养出来的,就该早下功夫了,好在女儿不过才一岁半。于是翻出被尘封许久的教子书一大堆,还觉得不够又找同事借了几本,一有时间便潜心静读。看到精篇妙论还认真摘抄,号召全家“研读”,以期共同努力培养天才。
终于读完了那本“跨世纪理论教育”,按书上说的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称职母亲呢?既不能太严格,也不能太放纵;既不能不管,也不能多管;既不能溺爱,也不能冷漠……我竟归结不出什么样的母亲才是跨世纪的称职母亲!正想得入神,女儿跑过来,指着书的封面断断续续地说:“书……高……小猫猫……打伞”,丈夫在一旁大笑,“我的女儿还不聪明呀!会背那么多儿歌,能说唐诗的句子后一个字,真担心她把脑子用坏了。”“脑子越用越聪明”。我说,“那神童主要是数学好。”丈夫不耐烦地说:“我们小时候谁教了?谁管了?不一样上大学吗!”在孩子教养问题上我们很难沟通,我认为书本上的教条是多少代人总结出的经验、精华,应该辨证地吸收,而爱人则认为以自己的所见所闻、所感受的所总结的教育自己的孩子才是上策。孰是孰非大概也很难给辨出个子丑寅卯。而我渐渐退却了,因为女儿要抓地上的石子而不愿玩买的玩具,爱吃硬硬的蚕豆而不愿吃按书上配的饭食,她极有耐心地玩一只电子钟而不愿坐下来搭几层积木,全然与书本背道而驰,我说:“再买一套《0岁方案》吧,那个神童就是依那书训练的。”爱人打断我的话:“你先把一年前买的《半小时妈妈》看完吧!”
看来“神童”到底不是“造”的,书上的“猫”也变不成现实的“虎”。还是顺其自然吧!